<dl id="9xvjp"></dl>

          您好,歡迎來到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網!
          政策法規
          地方政策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解讀《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

          點擊次數:3928 次  更新時間:2016-01-29
               近日,省政府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要主動對接融入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著力夯實“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產業支撐,F圍繞《綱要》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問:《綱要》是在什么背景下出臺的?

              答: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是未來十年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綱領性文件。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發整個制造業的深刻變革。國內外紛紛抓緊布局和大力推進制造業提檔升級戰略,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湖北是制造大省但不是制造強省,如果行動遲緩,將會錯失重要戰略機遇期。把握大勢,搶抓機遇,加快推進制造業從大到強轉型跨越,是主動應對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的戰略選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雙中高”目標的迫切需要,是“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重大舉措。我們必須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全面對接融入國家戰略,著力提升湖北制造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力爭在推進新一輪制造業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問:近年來,我省制造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十二五”以來,我省堅持發展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推進“兩計劃一工程”和“四六十”行動方案,制造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了重要支撐。
              
          規?偭寇S上新臺階。工業增速持續快于全國,“十二五”工業投資、增加值、產值、主營收入實現翻番,總量位次不斷前移,預計2015年實現工業產值4.5萬億元(2010年為2.14萬億元)、主營收入4.2萬億元,由全國第11位升至第7位。其中,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達到92%左右(全國為87%左右);制造業投資占工業總投資的90%以上。
              
          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主導產業規?焖賶汛,主營收入超過3000億元的產業由2010年底的1個(汽車),增加到2015年底的7個(食品、石化、汽車、電子信息、機械、紡織、建材);輕重工業總產值由201028.971.1,調整到2015年的37.862.2;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比重27.3%,比2011年下降5.5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發展加快。2014年全省規模工業企業共投入研究與發展經費362.95億元,是2010年的1.7倍。數控機床、軟件和集成電路、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年平均增幅超過20%。
              
          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由2012年的64.2提升到2014年的69.41,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已達20家。北斗芯片、海洋浮式核島、海洋工程裝備等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深入推進。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09噸標煤下降至2013年的1.65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工業用水量降幅超過60%,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節能降耗目標。國家下達的涉及14個行業、177家企業的“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問:制造強省建設有哪些主要目標任務?
              
          答:《綱要》對制造強省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對未來510年的目標任務進行了規劃。
              
          瞄準“一個目標”:即實現從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的歷史性跨越。到2020年,湖北制造業總量進入全國前6位,制造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湖北制造業在全國產業分工和價值鏈體系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進入全國制造強省第一方陣、第一梯隊。
              
          明確“三區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即先進制造業集群核心區,培育一批在世界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智能制造先行區,打造全國智能制造發展高地;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發展生態友好型工業,加快優勢傳統產業的智能改造,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基地;區域領先、全國一流的制造業創新中心。

              實施“雙九雙十”行動:即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等9大主要任務,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等9個重點工程;突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10大重點領域,配套滾動推進10個重大項目包建設。

              問:《綱要》為什么將發展智能制造列為首要任務?

              答:智能制造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我省信息化水平還不高,兩化融合還有巨大潛力!毒V要》將發展智能制造視為首要任務,提出了大力實施好“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著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培育發展系統集成及應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等工作任務。到2020年,在全省十大重點領域相關產業中選出50個項目作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活動,推廣普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促進制造業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主適應控制。到2025年,再選出100個項目作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努力將湖北打造成為國內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先行區、示范區。

              問:《綱要》如何看待創新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中的地位?

              答: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湖北建設制造強省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湖北是科教大省,完全有能力并行跟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但目前我省制造業創新發展還面臨很多難題,中高端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等。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大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積極推進由企業牽頭、產業目標明確、產學研結合的協同創新聯盟建設,爭取到2020年,在光電子、汽車、海工裝備等領域形成至少1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至少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5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通過開放引進、整合并激活全省創新資源,將湖北打造成為區域領先、全國一流的制造業創新中心。

              問:《綱要》針對我省制造業發展基礎不強的問題提出了怎樣的發展思路?

              答: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以下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癥結所在。通過多年努力,我省在光電子器件、工業機器人、汽車輪轂軸承、發動機等基礎零部件以及冶金、先進儲能、光伏、納米等關鍵原材料上,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四基”的工程化和產業化上,湖北科教大省的研發支撐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大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加強核心零部件攻關,開發先進基礎工藝及材料,夯實產業技術基礎,加強“四基”應用推廣,爭取用510年時間,大幅提升一批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的自主化、工程化、產業化水平,顯著增強我省工業優勢領域的產業技術基礎。

              問:《綱要》如何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

              答: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新三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我省制造業大而不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毒V要》提出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工業設計、工業大數據、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新型服務業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我省產業加快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爭取到2020年,在船舶、航空航天、紡織服裝、家具、電子等行業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達到1000家;到2025年,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達到3000家。全力打造武漢“設計之都”品牌,成為全國服務型制造先行先試區。

              問:《綱要》如何提高我省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

              答: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省重工業占比高,能源消耗總量偏大、單位能耗偏高,但能源資源又十分匱乏,缺煤少油乏氣,發展“兩型”工業的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了提高工業節能降耗能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打造綠色制造體系等工作任務。力爭通過510年努力,一手抓減排,實現清潔生產試點企業的工業能源消耗零增長;一手抓發展,充分發揮湖北作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門類最齊全、覆蓋面最廣的特殊優勢,將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做到8000億元到1萬億元的規模,成為推動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綠色動力”。

              問:《綱要》如何樹立和提升湖北制造的品牌形象?

              答:質量是制造業的生命線,貫穿于建設制造強省的整個進程,是部署和落實各項任務的出發點和核心內容。近年來,我省工業產品質量水平雖呈逐年上升趨勢,但知名品牌數量較少,品牌附加值低、競爭力弱,尤其缺乏國際知名品牌。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了加強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夯實質量基礎,強化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等工作任務,大力實施湖北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和湖北品牌升級行動,定期組織評選長江質量獎,積極創建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力爭到2020年,通過國家質量管理標準認證企業數量超過2萬家,企業廢品率明顯降低,效率顯著提升;到2025年,通過國家質量管理標準認證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企業效益大幅提升,部分企業成為行業龍頭和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國際競爭力水平明顯提升。不斷提升湖北制造業的品牌價值和整體形象。

              問:《綱要》提出了怎樣的制造業優化調整思路?

              答:制造強省建設的落腳點在產業、在構建產業新體系。我省是制造大省、經濟大省,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但產業結構不合理,汽車“一業獨大”但需求增長放緩,鋼鐵建材等行業產能持續過剩。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了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智能改造升級,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制造業集群做大做強,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工作任務。重點從三個層面入手:一是加快化工等優勢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轉型升級;二是加快食品等支柱產業做強做優;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和專用汽車、海工裝備、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北斗、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十大先進制造領域發展壯大。堅持一個產業、一個行動方案、一個重大項目包,以釘釘子的精神,培育壯大新動能,提升改造傳統動能,加快構建支撐湖北未來發展的產業新體系。

              問:《綱要》如何促進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

              答:近年來,國家開發開放重點由沿海向內陸梯度推進,進一步彰顯湖北的區位優勢和投資預期,必將為制造強省建設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毒V要》針對湖北工業大省、出口小省的短板,提出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實行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落實“一帶一路”以及內陸地區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借鑒上海自貿區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加快申報、建設中國(湖北)自由貿易示范區,在體制機制上同國際接軌,引導制造企業走出去,加強合作平臺建設、優化外資利用結構,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大力提升湖北工業外向度,補齊發展短板,拓展湖北制造新空間。力爭到2020年,培育81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到2025年,培育1520家百億規模的跨國集團。將湖北打造成為全國內陸開放高地和對外開放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問:《綱要》如何發揮湖北厚重的科教、人文優勢?

              答:人才是推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的的骨干力量和根本保障。我省是人口大省、人才大省,但人口出生數在2000年之后,每年從100萬銳減至5060萬人;企業用工成本也是年年增加,“十二五”年均增長10%以上;高校在籍人口流向外省的占21%,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針對存在問題,《綱要》提出堅持把人才作為制造強省建設的根本,加大制造業管理人才培養和引進,培育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建立制造業終身職業教育體系,重點在創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的基礎上,一手抓企業家隊伍培育,一手抓“工匠”人才培養,加快建立完善企業家、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等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制造業各類人才的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本土化,努力把湖北厚重的科教、人文優勢加快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領先優勢。

              問:為保障各項任務的有效推進,《綱要》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針對制約我省制造業創新發展的若干瓶頸問題,《綱要》提出了六項保障措施,營造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一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強規劃、政策等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出臺“1+X”推進方案,提高產業治理水平。創新產業集聚區管理模式,進一步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建立軍工技術在民用領域應用合作機制。
              
          二是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加強財政資金對制造業的支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產業資金引導作用,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持。落實和完善湖北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認定實施細則。
              
          三是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優先在先進制造等領域開展貸款和租賃資產證券化試點,鼓勵大型制造業企業集團開展產融結合試點,通過融資租賃方式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四是激發中小微企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我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開展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在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中開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在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中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子基金。
              
          五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落實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行業企業服務體系,創造公平發展環境。
              
          六是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加強制造強省建設的統籌推進和頂層設計,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主題詞:中國制造 2025 湖北 行動綱要- 點擊收起詳細信息

              

          75700921-8-2016-000010

                 

          發布機構

          湖北省經信委

          發布日期

          2016-01-19

          公開范圍

          面向社會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的通知 

          原文鏈接     http://www.hbeitc.gov.cn/gk/gfwj/gfxwj/68192.htm

           

          文章來源: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號:鄂ICP備15012237號-1  技術支持:武漢珞珈學子  后臺管理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037號華中科技大學先進制造大樓西樓  郵編:430074  聯系方式:13720265939  027-87543490  業務咨詢  

          湖北省模具工業協會微信公眾號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2544號

          热久久

          <dl id="9xvjp"></dl>